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020-10-05 10:48:11 来源:青岛滨海学院

摘要: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将疫情期间采取线上授课的课程考试成绩与以往线下授课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采取线上授课方式后学生的成绩分布变化,并结合学生评教情况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和不足,同时也为疫情后高校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线上教学  教学效果

引言:青岛滨海学院王巍主持的“疫情期资源开放条件下高校线上教学状况及效果评价”2020TZB019,参与人谢海军、秦艳丽、郝爱迎、李俊倩、王书贤。该课题为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安排,第二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疫情期间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高校开学复课后,课题组成员在所在高校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线上教学的整体情况,并在期末考试后对部分课程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教结果,并与以往学期进行对比,对线上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评价。

一、问题缘起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同时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和评估在线教学的效果。以往的评教指标包括学生的到课率、教师授课水平、课堂互动情况等,但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这些评价指标在评价线上教学时往往无法使用。如学生的到课率,线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点名准确统计,但在线上教学时,却无法判断学生是否真的是在线听讲还是只是在线挂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仪态、气场风采等个人魅力因素在屏幕上也不易生动显现。因此,采用何种方法评价在线教学效果、疫情期的线上教学效果到底如何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关于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问题,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认为过去的评教指标充其量只是度量了教学的一些边缘性成分,并没有捕捉教学效果的主体部分。指标主要反映教师“教”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的行为。而在线上教学时,讲台消失了,教师在讲台上的光环也大大减退,“教”被弱化,“学”被凸显。这个时候,教师不知道学生是不是想学、是不是在学以及学的到底好不好,这是因为没有构建一个针对“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关键不是评价教师的行为,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教的核心是评学。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从目前来看较为直接的适合作为短期学习效果评价的指标即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虑到学生成绩高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也同时采用张学新在《如何评价超大规模在线教学?》一文中提到的“指向学习效果的两极四元定性评价法”,由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并与学校评教进行对比,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研究方法:一对比分析法,将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相同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成绩分布变化情况。二、指向学习效果的两极四元定性评价法,通过向学生发放调研问卷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并结合学校的评教结果对线上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研究结论

两学期成绩对比分析

   1.数据选取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某高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98门课程160个教学班考试成绩,经过筛选,在剔除只有一个学期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学班、参加考试人数低于20人的教学班和两学期任课教师不同的教学班后,将剩余的66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个教学班的考试成绩分为[90-100]、[80-90[70-80[60-70[40-60[0-40六个分数段进行统计,计算出每个教学班平均分及变动率。

2.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

1)数据处理过程

首先,计算出两个学期每个教学班各分数段人数占该班总人数的比重;

其次,将每个教学班线上教学学期每个分数段的占比与对应线下教学学期的占比相减,进而确定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后该分数段的成绩所占比例增减变动情况;

第三,统计出线上、线下两个学期各分数段比例增加、不变和降低的教学班数量及占比情况;

第四,计算出两个学期每个教学班的平均分,统计平均分提高、不变和降低的教学班数量及占比情况;

第五,计算两学期各分数段占比的平均值及变动率。

(2)统计结果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90-100]这个分数段上,在线上教学学期比例提升和保持不变的班级共计44个,占到60%,说明疫情期间采取线上教学方式该分数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有所提升的。一般来说成绩水平处于较高分数段上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强,具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线上教学期间教师提供了比以往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另外由于疫情期间学生基本居家学习,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疫情期的线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80-90)和[70-80)两个分数段所占比例在线上教学期间上升和保持不变的均为37个教学班,约占56%,下降的班级数量占44%,基本持平。说明处于这两个分数段的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变化不大,与以往基本保持一致。

[60-70)这个分数段上,线上高于线下的教学班数量为24,线上低于线下的教学班数量为42个,差距较其他分数段要大,说明处于个分数段的学生受教学方式的影响程度要大一些。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差一些,因此学习效果的好坏更多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在线上教学期间,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做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会保持较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则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

[40-60)和[0-40)这两个分数段比例上升和比例下降的教学班数量相差不大,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说明处于这两个分数段的学生相对来说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小。在[0-40)分数段有14个班级占比保持不变,主要原因是这14个班级两个学期此分数段所占比例均为0。

从各教学班平均分来看,有39个教学班的平均分在线上教学学期是高于以往学期的,说明大部分班级在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未受到影响,线上教学效果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有26个教学班平均分下降,占比40%,平均分下降最多的教学班下降了11.3分,主要为实践操作类课程。

QQ截图20201005110308.png

QQ截图20201005110407.png

通过计算66个教学班各分数段占比的平均值及变动率,进一步分析两个学期各分数段占比的变动情况,如表2所示:

3.png

从表2中能够看出,[90—100]分数段占比的平均值相对变动较小,说明成绩优秀的学生受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小,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学习意愿,对于学习意愿强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学习,而对于学习积极性极低学生来说,无论何种教学方式也许都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研究发现,[70-80)[60-70)这两个分数段占比的变动情况高于其他分数段,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分析,即这部分学生受教学方式、教师线上教学水平和教师监督管理的严格程度影响较大。[40-60)、[0-40)变动绝对值都低于1%,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有14个教学班两学期该分数段比例均为0,所以[0-40)这个分数段显示出较大的变动比率。 

线上教学效果评价

1.指向学习效果的两极四元定性评价法评价过程及结果

由于该种方法是由学生对某位任课教师的评价,受到教师隐私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无法大规模展开调研,本次选取小范围内个别学院的部分教师进行调研。另外,由于学校评教内容与该种方法评价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主要将此种方法用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而没有用于学校层面对教师的评价,因此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方法进行了略微调整,使其更符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QQ截图20201005110529.png

QQ截图20201005110551.png

3为指向学习效果的两极四元定性评价法的原始评价表,由于采用问卷星进行调研,所以在此基础上略微进行了调整,将四个教学元素中的内容、表达、仪态等设置为十项评价内容,分项评价,设置高、中、低三个选项,由学生完成评价。数据统计时,评价为“高”时赋分为1分,评价为“中”时赋分为2分,评价为“低”时赋分为3分,分别计算每位教师的总得分与评价人数的差,两者之差在50分以下,则评价结果为A;两者之差在50至100之前为B;两者差在100分至150分之间,则评价结果为C;两者只差若超过150分,则评价结果为D。

运用该种方法进行评价后,六位教师其中三位评价结果为A,一位为B,两位为C,除一名教师与学校评教结果略微有偏差外,其他五位教师的评价等级与学校评价等级一致。

2.评价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教师线上教学整体状况比较满意,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秩序方面,在疫情期间任课教师能够做到按时授课,直播课时教师严格遵守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教学安排顺畅有序。同时学生对教师在线上教学期间能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和能够及时快速地答疑解惑两方面满意度也较高。

从学生反馈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语言表达方面。线上教学与课堂面对面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教师在直播授课时往往看不到学生的状态,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自顾自地讲解,所以容易出现语言表达条理不清晰、表达不够简洁明了的状况。

第二,教师教学仪态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线上直播课时鉴于各种原因(如环境所限、隐私保护等)选择只开音频,不开视频。学生在线听课时无法看到教师的教学仪态,也无法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风采和魅力。

    第三,课堂互动方面。调研反馈结果表明,线上教学期间的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开展的数量低于线下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网络的稳定性,二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当教师在线提问时学生不能及时回应进而影响课堂进度;线上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能够参与讨论的学生覆盖面较小;学生对讨论的主题事先没有进行了解和准备,讨论时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

第四,作业布置方面。调研表明,疫情期间教师布置作业量明显高于以往在校学习期间的作业量。如授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要求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如习题库等布置线上作业、增加随堂测试等,且学生明显感觉各科教师较以往更加关注作业完成情况,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完成各科作业,作业形式较为单一。

四、政策建议

(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关注度

同一个教学班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督促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所提高;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强、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侧重引导这部分学生进行拓展性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教师直播授课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保障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课节奏是否流畅、是否能够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表达很关键。线上授课时学生的专注力都在屏幕上,一切的不流畅都会放大,同时在线课程要经得起“回放”的检验。因此教师在直播授课时首先要控制好语速。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时,会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其次,合理掌握声调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三)线上教学更应注重教学仪态,展现教师风采和个人魅力

调研发现很多老师在直播课时不愿意开视频,但学生是希望能够在直播课时看到老师的一言一行的,就好比相对于听广播,更多的人喜欢看电视一样,大多数人在看电视时注意力会比听广播更加集中。因此建议教师在进行直播课时能够开启视频,营造上课的仪式感。如调试直播角度和光线,直播的背景要整洁,教师本人也要着装大方、容颜稍作修饰,这样会给带给学生朝气满满、积极向上的感觉,对提升课堂仪式感、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着很好的效果。

(四)提升线上教学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线上教学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组织专题讨论时,最好能够事先做好安排,如提前告知学生讨论的主题,确定好发言的人选,提前做好网络的测试和语音等设备的调试,让学生熟悉直播平台的操作等,尽量减少课堂讨论时因为网络故障或操作不熟练等原因而占用过多时间;其次,不建议采用直接连麦方式进行课堂随机提问,因占用时间较多,覆盖面低,并且随机提问的问题往往都是答案固定类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在讨论区回复即可。第三,除课堂互动外,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后与学生的讨论和互动。一方面不会占用大量课堂的时间,另一方面这类互动可以安排在QQ群、微信群、讨论区等,气氛较为轻松,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引导,不要偏离主题。

(五)作业布置应体现个性化

疫情期间各大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视频课程、讲义、课件等,还包括配套的习题库等,并能够自动完成批改,为老师布置和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弊端在于这类作业往往更多侧重于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考察,主要以客观题目为主,且题目质量参差不齐,缺少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的作业内容。因此建议教师应尽量减少此类作业的数量,采取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例如给学生划定自主选择作业内容的范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择的作业难度和完成情况评定作业成绩。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