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勇于创新 快乐为师

2014-10-18 10:16:27 来源:青岛滨海学院

如何做一个好老师?这个问题印证了古希腊神庙上的那句“人啊,认识你自己!”的重要性。“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四句箴言成为鞭策我为人师者的准则,更是认识自己的出发点。作为教育集体的一员,教师的教育观点和信念不仅仅决定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更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身为师者,应该是学生圆梦途中的明灯。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大学教育获得渊博的知识、豁达的性情、良好的教养和敏锐的才智。助推学生实现梦想,做一个合格的筑梦者,必然是一个勤奋而求实的人,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人。教师的学识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更应传递终身学习的理念,“师者,人之模范也。”倘若教师自身不能“与经典为友”,亦或“与书海为伴”,亦或“与前沿相约”,怎可感染学生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读书获取新知,授课给予信念,这是教师皈依“教与学”的初始状态,也是最本真的教育。能让学生发自心底的自然歌咏“大学课堂真好”,这是我为人师者所追求的一道阳光,足以滋润心田,作为一生从教的快乐之源。

身为师者,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方法。启发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如何在大学期间为己、为家、为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成为自己,善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不要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跳出功利主义的学习套路,而是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大学生活,选择正确的成才路径。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优化素养、滋养人生的价值,“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功利的目的读书是误判了“大学”的真正含义,而为了做“句读之师”而从教更是有违师者的光辉使命,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身为师者,责任与使命集于一身。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学生永远将“你能行!”作为潜台词,利用皮革马力翁效应,给予学生的充分的信任和满心的期待,用真诚的语言赞美学生,用开阔的胸襟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身处大学的快乐。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鲜花弥漫,使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教师,我始终坚定的认为,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然而在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认识到,做仁爱之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知易行难,说易做难。因为师之爱,有着特定的责任和使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让爱的氛围包围着每个学生体,使其领会师爱,理解师爱,也学会传递爱。

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当现实与理想有差距,当学生面对挫折一蹶不振,当学生混沌迷茫无所归依,教师便是引路人,用爱和智慧感召学生,使其人生之路充满希望,勇于进取。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让我们洗去浮华的功利之心,带着快乐为师的理想,做一盏让学生永生难忘的明灯!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艺术传媒学院 吕丽)

往期回顾